类器官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生命科学领域的变革,如何构建更好的仿生模型、加速药物的临床转化、实现精准高效的分析,是横亘在科研与产业面前的共同挑战。
本次会议聚焦类器官前沿,为您系统解锁从类器官的构建到应用再到分析的全链条技术突破。我们将深入探讨:1. 模型构建新前沿:如何利用生物3D打印等尖端技术,构建具有生物功能的心脏等厘米级类器官,再现真实器官的复杂结构。2. 药物研发新范式:如何借助高度仿生的肿瘤等类器官模型,重塑药物筛选与个性化治疗策略,迈向更精准的转化医学。3. 成像分析新引擎:如何运用高内涵成像与分析技术,对类器官进行高速、多维度的定量解析,将海量图像转化为可靠的生物学洞见。
我们诚邀您共聚一堂,共同解锁类器官技术的无限潜能,迈向生命科学研究的全新未来。
报告一:基于生物3D打印技术的心脏类器官仿生制造
主讲人:方永聪,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,聚焦心脏组织仿生制造,近年以第一/通讯作者在《Advanced Materials》、《Matter》、《Materials Today》、《Trends in Biotechnology》等期刊发表23篇文章,成果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、央视新闻等国内外媒体报道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资助,入选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计划,获2024年国际生物制造学会青年科学家奖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奖二等奖等荣誉。
报告二:类器官在药物研发与转化医学中的应用
主讲人:兰晓梅博士,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。曾任解放军总医院(301医院)副主任医师,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(CNAS)医学实验室ISO15189评审员,担任《临床检验杂志(电子版)》编委,有7年临床经验与8年医学实验室工作经验,是临床分子诊断专家,发表SCI论文数篇,曾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报告三:二维细胞与三维类器官高通量数据获取案例分享—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应用
主讲人:王瑜博士,瑞孚迪公司高内涵成像高级科学家,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生物医学专业,在细胞影像生物学研究领域工作十多年,在细胞多参数分析、类器官分析、高通量表型筛选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。
会议时间:2025年10月22日(周三)8:30-17:00
会议形式:线下 & 线上(报名后邮件通知)
会议地点: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B321
上机地点: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C119
日程安排:

联系方式:汪老师 010-62799145 sapphireking#mail.tsinghua.edu.cn(发送邮件时请将“#”替换成“@”)
报名方式:
访问链接:http://sapphireking.mikecrm.com/K4Fvxum
或扫描二维码:

备注:
1. 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21日16:00;报名时间截止后将发送回执至报名邮箱,参加线下会议的校外报名者请认真填写好“入校信息”,以便办理入校申请。
2. 如需样品测试,请于10月20日16:00前电话或邮箱联系平台汪老师,以便协调上机分组的时间。
3. 本次会议提供茶歇与午餐。
细胞生物学平台
生物医学测试中心